首页   

据说,这种新型亲子关系越来越受欢迎

三个妈妈六个娃  · 育儿  · 3 周前

文 | 啾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我想跟姐妹们征集一波使用感受。

主角就是我评测了十几款国内外品牌的大路灯后,选出来的的孩视宝大路灯(评测过程在这里👉在欧洲频繁偶遇的这个“大家伙”,真的是智商税吗,错过的姐妹可以看看)。

孩视宝家的大路灯,我两年前就买来放在我自己的办公桌旁边,但因为当时这个品类进入市场不久,所以没有给大家推荐。

后来随着大路灯的技术更成熟,价格也变得更合理,我逐渐觉得它是时候从“小众奢侈品”变身“大众改善品”了。

上次开团后,吉米妈非常种草,也给家里买了一台。最近因为正在给呦呦做幼小衔接,我每天都会陪她学点东西,我又给呦呦的儿童房放了一台,所以这已经是我买的第三台孩视宝大路灯了!


马上就要618了,很多妈妈想趁着大促价格优惠入手大件,所以今天我们想向上次买了的姐妹征集一些使用感受,给想要买的妈妈一些参考。

姐妹们添加小助理发送买家秀照片和一段使用感受,就可以获得我们给大家准备的文具套装一份,只要参与就有奖拿哦!而且,还可以参与我们的免单抽奖!一定要去试试手气!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因为五一选择了家里蹲,我难得在假期里,给自己腾出了很多时间看看“闲书”。


这几天,我重新翻了一遍《季羡林传》。这本书买回来后,只翻过一次,这次再打开,我发现人到四十以后,再去看曾经读过的内容,很多感受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也不止这一本书,其实很多事、很多人、很多书、很多剧,都是如此。


小时候只是看个热闹,只有经历得多了,看得多了,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才更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意。


但我发现,00后这代孩子,好像比我们小时候要早慧得多,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能领悟到我们要用很多年才能懂得的一些道理或真相。


就像我今年频繁在网上刷到的一个初三男孩@王南皓。他在视频表达的很多观点,让我这个40岁的中年人,都忍不住疯狂鼓掌。


比如,前段时间,他聊过“怎么让孩子热爱学习,认真生活”。



他很诚恳地对屏幕前的父母说,


“能让孩子热爱学习,认真生活最好的答案,就是找到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家长特别容易做错的两件事,一个是什么事都去管,就会让孩子没有存在价值感;另一个是不懂得肯定和呵护孩子的小小进步,更多的是单纯的催促和指责”。


至于为什么父母需要帮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感”,他也给到了几个耳目一新的答案:


“没有价值感的孩子,特别容易破罐子破摔”;

“人只有在和世界交换完价值后,才能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才能去珍惜时间,才能去爱惜自己”。


一条视频,短短两分钟,他站在孩子的角度,回答了令很多父母感到困惑的问题,而且表达清晰,直指核心,逻辑清晰。


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这代孩子的思想,明显比我们小时候“成熟”得多。


啾啾乐团的老师也曾和我聊过,他说现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差不多是我们当年上初中时候的水平。



这代孩子生活的时代,和我们小时候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途径多,资源足够丰富,所以只要是想去学习,想去探索,随时随地都可以深度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可能也是这代孩子如此“早慧”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常常和有娃的朋友们聊天,我们开玩笑说,这代孩子“升维”了,很多时候,他们的认知和思维甚至远远超越了成年人。


当然,如何和这代“升维”的孩子和谐相处,也是我们这代父母面临的新课题。


面对“早慧”的孩子

或许应该创造一种“新型亲子关系”


回想我们这代人,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的信息非常单一,看待事情的视角非常单一,评价体系也非常单一,默认父母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他们的经验,是可以一直指导我们的。


啾啾她们这代人,成长在信息爆炸、时代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所以在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年纪,认知已经非常成熟,思考和表达都像大人一样。


我上面提到过的初三男孩王南皓,因为他的爸爸在和妈妈争吵后,离家出走20天,他发表了一条探讨家庭关系的视频。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出了很多大人都看不清的真相。



他说,


“家里每次吵完架,最可怜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


“男人可以潇洒的摔门不管,女人却不行,她们要去养育,要去忍受家里最琐碎的一部分”;


“虽然吵架的时候暴躁的大都是妈妈,但根本上错的往往是父亲”;


“正常的家庭关系,丈夫应该是妻子的容器,而妻子是孩子的容器,充满电才有能量去包容孩子;充满电的妻子和孩子,把爱反哺给丈夫,才是一个健康的循环”;


“父亲逃避家庭责任,导致孩子反向情感支持母亲”。


这让很多身处错位家庭关系里的妈妈和孩子,特别感同身受。



他对学习、成长、生活里的一些事情,也非常有见地。


比如,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读书?他给到的答案是,没玩够,没能在玩儿中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感;


比如,父母应该怎样陪孩子应对校园霸凌?他给的办法很直接,“这种事和钱没有关系,一定要有人给孩子撑腰,父母一定要支持孩子,而不是和其他人一起欺负孩子”。



像王南皓这样知识面广,逻辑思维清晰,表达能力一流的孩子,并不是个例。


我经常能在小某书、B站、某音这些地方,看到很多“年纪不大,技能开挂”的小孩哥、小孩姐。


@

柒柒的昆虫世界


一个11岁的初中生,对于别人隔着屏幕都害怕的虫子,他却很了解,像一本行走的昆虫百科全书。


原本不善言辞的他,现在也越来越健谈。因为比大人懂得还多,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



@

小谷的数学课


小谷和啾啾年龄差不多,刚满10岁。还是小学生的她,已经可以用初中生的知识,讲解高中数学题,数学原理。


每堂课上,她的讲解可以细致到每个步骤,辅助线,解题思路,全都讲的清清楚楚。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数学课,经常有几十万的点赞几十万,根本不输成年人。



@

凌十七


一个00后极客男孩,因为热爱机器人,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


他曾经耗时200天,发明了一个可以随时带在身边的机器人Devil;还曾用3D打印技术,结合编程,做出了一把喷光火剑。



看了这么多厉害的孩子, 让我隐隐觉得,我们这代父母,如果不能够持续跟随孩子成长,可能很快就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引领他们。


甚至在青春期,大学、或者他们成年以后的相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问题。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朋友见面聊了聊,他的儿子现在在国内顶流学校,读艺术专业,也顺利保研了。


但对于孩子以后的就业出路,或者人生方向在哪,这位老父亲说,自己其实没有特别清晰的想法。如果就业环境不好,可能会建议孩子继续读博。


我开玩笑说,我们这代父母,面对当下和未来的巨变,很多想法和理念,包括过去的经验,可能已经不work了。


过去那种纯“家长式”的亲子关系,可能已经不适合这代孩子,我们或许更应该和孩子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亲子关系。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关系的话,我觉得比较妥帖的表述,可能是“共创型亲子关系”。


“新型亲子关系”的三个关键


所谓共创,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家长在前面开荒拓路,孩子只负责跟随,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探索。


有些时候,父母还可以反过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


要建立这种和谐的共创型亲子关系,我们可能也要积极做出一些转变。


1、转变心态,不做高高在上的命令者


之前和姐妹们聊过,9岁的啾啾,经常说一些瞬间惊呆我的话。


比如,“以后我结婚了,要和对方相处一段时间,再决定要不要小孩。”


比如,“心情好了,办法就多了”。


这一件件小事,时刻都在提醒我,她们虽然年龄小,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矮化她们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共创型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转变和孩子相处的心态,不认为自己总是比孩子强,自己比孩子厉害,孩子什么都要听我的,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的“合伙人”“合作者”,共同探索,共同进步。 



2、更新“为你好”的内涵


上一代父母的“为你好”,可能更多是他们眼中的“为你好”。


到了我们这代父母,应该去更新“为你好”的内涵,也就是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和感受出发,去尝试了解她们眼中、心中的“好”,究竟是什么?


3、做好辅助者


“共创”一段亲子关系,意味着我们必须得承认,孩子才是他们人生的主体,很多事情只能他们自己去学习、去体验。我们作为父母的角色,更像一位辅助者。


具体来说,我们更应该是资源的提供者,情绪价值的给予者,过程中的陪伴者。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令发布者。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纪伯伦曾在他那首非常有名的散文诗《致孩子》中写到: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愿我们都能做那个给孩子带来力量的弓。


-END-

大家点击图片就可以进入Wonderlab益生菌的团购👆

推荐文章
三个妈妈六个娃  ·  把孩子生在人口高峰期的父母,我劝大家做好准备  ·  2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非典型海淀小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  ·  5 天前  
一小时爸爸  ·  本周的两则“趣闻”  ·  5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端午节的粽子里有了TA们!控糖控重也能吃!  ·  5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五一去哪儿玩?成都周边自驾游路线来了!  ·  1 月前  
诗词天地  ·  早读丨真诚无价!(荐读)  ·  1 年前  
芒果星漫游指南  ·  金融市场日评(2021年8月6日)  ·  2 年前  
幽兰素语  ·  平淡日子里的刺  ·  4 年前  
长江商学院  ·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  5 年前  
© 2022 藏经阁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