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洲之行

大白话时事  · 时评  · 3 周前
今天文章来聊聊这次欧洲之行。
毕竟这是2019年以来,首次出访欧洲,还是十分重要的。
这次出访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出访目的地的选择,本身就有很多深意。
法国是五常里唯一还左右摇摆不定的国家,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
塞尔维亚,作为长期跟我们关系不错的欧洲国家,有着“塞铁”称号。
匈牙利,作为欧洲为数不多的右翼保守派大本营,2010年以来,长期跟我们和俄罗斯关系都不错。
这三个国家,基本就是当前欧洲还称得上有独立外交的国家,不会随美国摇摆。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出访里没有德国,一方面是德国朔尔茨最近才刚访华,另外一方面也是现在的德国并没有什么独立外交,自从德国绿党这个钉子进入德国内阁后,德国外交基本就已经随美国起舞,已经没有默克尔时期还能跟美国叫板的状态。
所以,这次欧洲之行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拉拢一派,把这3个还有独立外交的国家先稳住,这样就可以避免欧洲整体倒向美国。
这次首站是法国,毕竟法国是五常。
法国在迎接规格和礼仪上基本都是顶格,马克龙还专门邀请访问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这里被称为是马克龙的“第二故乡”,属于十分私下的交流。
这是马克龙首次邀请外国元首去他的第二故乡,显得双方关系十分亲近。
按照马克龙自己的说法,“此地对我意义非凡,就像您在广州接待了我一样”。
看来,我们在广州让马克龙听高山流水,并没有白听,马克龙还是有听进去的。
这次访问法国,中法达成4份联合声明、18项部门间协议。
地缘局势的,主要就是“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相比德国一边倒的无底线去支持以色列,法国显然还是比较有自主性,这次《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里,法国的立场算是比较坚定。
声明第二条就提到“两国元首反对以色列进攻拉法,该行动将导致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也反对强行迁移巴勒斯坦平民的行为。”
第六条还提到“两国元首呼吁以决定性、不可逆方式重启政治进程,具体落实“两国方案”,确保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作为邻国和平、安全共处,共同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生存能力、独立、拥有主权的巴勒斯坦国。两国元首重申致力于这一方案,这是能够回应巴以人民对持久和平与安全的合理期待的唯一途径。”
这里第二条,是涉及当前加沙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要阻止以色列大规模进攻拉法。
以色列5月7日虽然攻占了拉法口岸,但目前以军地面部队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拉法城区,只占据图里右下角那一小片蓝色部分。
整体还是我一个月前分析的那样,以色列的算盘是,先拿下拉法口岸,进而去控制加沙最南侧的费城走廊,实现对加沙的完全封锁,再长期去慢慢蚕食拉法。
显然以色列也知道拉法不好打,虽然以色列嘴巴喊得震天响,但也不太敢贸然就大规模攻入拉法城区。
以色列这样做也是为了逼迫哈马斯同意以色列的停火方案。
哈马斯之前同意的是埃及提出的停火方案,具体内容是分三阶段结束加沙战争:
第一阶段,冲突双方实现停火,以色列军队从分隔加沙地带北部和南部的“内扎里姆走廊”撤军。
第二阶段,冲突双方批准永久停止敌对军事行动,同时以色列军队从加沙地带完全撤军。
第三阶段,以色列结束对加沙地带的封锁。但是以色列不接受埃及的停火方案,以色列只认自己提出的停火方案,就是要哈马斯交出所有人质,然后以色列释放数千名巴勒斯坦人,停火40天。
这就是布林肯所谓“慷慨的提议”。
但以色列这个停火方案,只是短暂停火,并没有太大意义,时间一到,以色列还是会继续攻打加沙。
所以,哈马斯不接受以色列的停火方案。
然后以色列就占领拉法口岸,把加沙彻底封锁,来进行所谓边打边谈,试图逼迫哈马斯接受以色列的停火方案。
只是以色列这种封锁,势必引发更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以色列这就是大屠杀。
所以是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以色列本来要派去入侵拉法的纳哈尔旅,后面取消,把纳哈尔旅又派去加沙中部,可能也跟国际社会的压力有关。
5月8日,以色列宣布重新开放凯雷姆沙洛姆过境点,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地带,这主要也是迫于国际社会压力。
但目前被以色列占领的拉法口岸,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总体来说,国际社会必须给以色列更大的压力。
所以《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至少还是能给到这种压力,这代表联合国两大常任理事国比较鲜明的立场和坚定态度。
另外,第十条里还提到“两国元首呼吁在2024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
今年巴黎奥运会是7月26日开幕,还是给当前巴以局势带来一丝暂时停火的契机,只不过以色列是否会停火,仍然还是很大的疑问。
当前以色列极右翼已经纳粹化,有一种顶着全世界干的感觉。
除了地缘局势外,我也比较关注《中法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
有意思的是,这里是把“全球治理”和“人工智能”放在同一个声明里说。
在该声明开头已经提到“两国元首深信两国之间持续对话对于为全球挑战提供持久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决定加强中法关系作为全球挑战国际治理推动力的作用。”
然后说“在2023年4月7日《中法联合声明》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两国元首尤其在人工智能方面达成以下共识。”
其中第一条就是“中法两国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发展与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使用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一致认为促进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安全,并为此推动适当的国际治理至关重要。”
这里,双方是已经开始考虑,人工智能未来在国际治理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
其实包括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跟无人机的结合,未来也将极大改变未来战争的面貌。
此外,第十条提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不可避免地给工作带来深远的变化。面对这一挑战,中法两国正批判性思考人工智能对未来工作的影响,以期抓住这一技术突破的全部潜力,防范其对工作和劳动者造成的风险。”
这里主要就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大量替代现有工作岗位。
这跟之前几次技术革命是又极大不同。
之前工业革命,技术革新虽然会淘汰一部分就业,但也会产生新的就业,并不会让大量人口失业。
但人工智能本身就有很强的替代重复劳动的特点,这使得人工智能革命一旦实现,在替代一部分就业的同时,并不会产生同等规模的新就业。
举个例子,目前无人驾驶发展很快,在可预期的未来,无人驾驶大规模替代人工驾驶,是未来十年内比较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不管出租车还是网约车,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而且全球范围内都有一个说法,实在不行就去开网约车,这使得网约车成了很多人就业的一条退路。
如果无人驾驶大规模普及,那么网约车和出租车带来的庞大就业群体,很可能就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这还只是其中之一,包括流水线工人,这些重复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都是有很强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
这都是可预期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会极大改变人类的社会、货币、经济形态。
当然,这都是比较远期的预期,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远远达不到“革命”的程度,只能说我们当前是出于人工智能革命的开端,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几十年的迭代。
现在很多人一下子把人工智能吹得已经完全了革命,是有些夸大其词。
就好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不代表互联网没有发展前景,而是金融资本习惯于透支预期,一下子把未来十几年的预期通过炒作兑现。
现在谁都知道人工智能有广泛前景,所以资本市场自然一下子把预期打满。
但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还需要漫长的技术迭代和发展过程。
目前美国人工智能侧重于互联网领域,侧重于互联网生产力。
中国人工智能则侧重于工业制造业领域,侧重于制造业生产力。
这属于各自优势领域不同的选择,美国互联网科技产业发达,而且金融业发达,自然侧重于此。
我们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我们自然会侧重发展智能制造。
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对世界的革命性改变,更多要着眼于现实,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生产力。
但那样也会带来很多挑战,是需要一些远见去提前应对的。
今天文章就到这里,另附每日短评《美国政客:封杀TikTok是为保护以色列;日本全国空置房数量激增;加沙局势(5月9日)》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右下角“在看”支持。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

推荐文章
求是网  ·  许党报国 筑梦航空  ·  8 小时前  
团结湖参考  ·  “大事拖炸”的全椒,“环境”的确出了问题  ·  2 天前  
主编温静  ·  广电持续发力AIGC!  ·  3 天前  
政事堂2019  ·  大棋局系列(一)  ·  4 天前  
蚂蚁集团  ·  今晚,央视带你了解“超级数据库”  ·  1 年前  
钱币爱好者  ·  泰山纪念币涨幅近200%!到底火在哪?  ·  4 年前  
© 2022 藏经阁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